中联重科近期大涨的股价让今年举牌上市公司频频失利的太平人寿看到了曙光,但9月29日中联重科公布的修改定增案通告又让太平人寿浮盈近10亿的计划随之泡汤。10月6日,太平人寿公布终止认购通告。事实上,中联重科此次修改定增案的背后或许是基于“18+8”政策遭遇羁系“踩刹车”,现在尚无乐成过会案例配景下的无奈之举。
10月6日,太平人寿终止认购中联重科的通告让其今年最有可能浮盈的一次举牌告吹。资料显示,太平人寿今年以来举牌了大悦城、两家上市公司,但投资背后均是浮亏,其中投资大悦城账面损失约5.7亿元。事实上,终止认购导火索主要源于9月29日,中联重科的一则修改定增方案通告。详细来看,与7月份预案中指定的4名战略投资者相比,中联重科非公然刊行A股的工具调整为不凌驾35名特定投资者,召募资金从不凌驾65亿元降至56亿元,刊行方式则由锁价改为询价,价钱为不低于刊行期首日前20个生意业务日公司A股股票生意业务均价的80%,投资者认购的股份锁定期为6个月。
而其H股配售则以每股5.863港元向长沙合盛配售约1.94亿股H股,集资11.36亿港元(约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H股刊行涉及关联生意业务,且刊行价钱相较于中联重科9月29日收盘价7.05港元/股折价了16.84%。
二级市场上,近三月中联重科A股股价大涨,最高涨幅40%,而凭据调整后的定增计划,原来定增价钱5.28元/股险些难以实现。对于太平人寿而言,相对于此前的低价定增,调整后的定增成本增高,或许是其选择退出的原因之一。此外,此次中联重科调整方案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尚无一家锁定期为18个月、刊行价为8折的战投式定增过会的事实。锁价改询价,低价定增计划泡汤,太平人寿终止认购10月6日,太平人寿公布终止中联重科(000157.SZ)认购的通告,称双方已于2020年9月29日签署战略互助终止协议,太平人寿自协议生效之日起终止本次中联重科股份认购。
关于终止认购的原因,太平人寿通告表现因市场情况及羁系政策变化,及中联重科对原非公然刊行A股股票方案举行相应调整。资料显示,今年7月,太平人寿通告称欲以5.28元/股的定增价钱到场投资中联重科非公然刊行的A股股票,锁定期为18个月,涉及资金19亿元。凭据其时通告,到场上述投资后,太平人寿持有中联重科A股3.6亿股,H股0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93%, 占其A股股本比例为5.53%。
但随后三个月里,A股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7月和8月,股市涨势如潮。其中中联重科的股价从6月30日的6.43元/股最高涨至7月中旬的9元/股,大涨了40%。这对于锁价定增的太平人寿无疑是利好的,5.28元/股的定增价钱,相对于如今的股价,基本上只要到场认购就大赚一笔。
纵然以9月29日中联重科股价8.01元/股盘算,太平人寿也能浮盈2.73元/股,总盈利预计9.8亿元,盈利幅度凌驾50%。然而事与愿违,9月29日晚间,中联重科公布调整非公然刊行方案,将原有锁价定增募资66亿元的方案,调整为A股询价定增募资56亿元+H股增发约10亿元的“A+H”方案。定增计划调整后,订价基准日发生变化,对好比今股价,5.28元每股的低价定增价钱或难现。对于太平人寿而言,定增成本增高,低价增发计划的落空,到场新定增的意愿不强。
事实上,在市场上行阶段,高价差为定增市场的普遍现象,同样战略投资会思量定增成本,成本过高,预期股价透支了未来,则不会到场。以妙可蓝多为例,今年3月公司披露定增方案,蒙牛团体作为战略投资者到场认购,定增价钱被锁定为15.16元/股,今后,妙可蓝多股价一路飙涨,一度涨至近50元/股。
8月23日晚间,妙可蓝多宣布终止定增并撤回申请,其与蒙牛团体签署的《战略互助协议》也随之终止。同时,妙可蓝多公布新版定增方案,但蒙牛团体不再到场,新的刊行价钱也大幅提高至35.20元/股。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举牌中联重科,太平人寿今年以来还举牌了大悦城(000031.SZ)、(01288.HK)两家上市公司,但就现在股价情况,举牌背后不乏浮亏。今年1月,太平人寿以19.07亿元获配了大悦城非公然刊行股份2.83亿股,每股价钱约合6.73元,锁定期为12个月。而时至今日,大悦城股价跌至4.7元,与太平人寿的定增价钱跌了30%。这意味着,太平人寿此次账面损失约5.7亿元。
无独占偶,今年3月,太平人寿举牌H股的价钱是2.83港元,而现在H股的价钱为2.42港元,每股亏损了0.41港元,账面总损失约0.12亿港元(0.3亿股)。定增方案修改背后:“18+8”尚无乐成过会案例太平人寿“折戟”中联重科的背后除了调高定增价钱外,或许还与18个月的锁定期有关。
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落地,证监会宣布战投订价基准日可以自主选择、定增九折改八折、锁定期由36个月缩短到18个月。然而自定增新规出台以后,一些上市公司泛起了大股东向自己定增锁价刊行,认领八折优惠,然后以此套利的现象,以战投之名行财政投资之实,违背了证监会出台新规的初衷,“18+8”(18个月锁定期,8折定增)政策遭遇羁系“踩刹车”。此举也让厥后的单一定增锁价刊行的战略投资者纷纷“躺枪”。据统计,停止10月9日,再融资新规以来,A股市场已经近八百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向增发预案,但完成定增的企业仅177家,其中仅69家为锁价定增,但现在尚无一家锁定期为18个月、刊行价为8折的战投式定增过会。
与此同时,大量上市公司麋集修订或终止原定增方案后公布新版预案。其中不乏将锁定期改为36个月。资料显示,2019年12月,九强生物披露非公然刊行股票引入央企国药团体作为战略投资者。
但公司2月在“新规”之后却修改了原定增计划,设置锁定期18个月+参考价8折的组合定增方式。然现在年5月,九强生物二次修改定增计划,表现自愿增加18个月的锁定期。
仅两周后,九强生物就拿到了证监会批文。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中成股份身上。中成股份3.5亿定增的战略投资者也公布了自愿延长锁定期至36个月的答应,随后顺利过会。此外,同样作为险企的中国人寿在战投万达信息时,为迎合羁系层的“窗口指导”,巧妙的将定增锁定期自动加至36个月。
今后,36个月的锁定期险些成为战投“标配”。除了调整锁定期,另有部门公司取消引入战略投资者环节,由18个月锁价刊行改为6个月竞价刊行。其中凯莱英、欧菲光等企业则直接放弃锁价定增,修改为询价定增,刊行工具也由特定的战略投资者变换为不凌驾35名特定工具。此次中联重科也是典型例子,不外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AH股两地上市的先天优势,此次修改定增方案,中联重科接纳A股询价定增募资56亿元+H股增发约10亿元的“A+H”方案,投资者认购的股份锁定期为6个月。
而“A+H”方案一旦获得批准,将给锁价定增的上市公司一个新通道。但据统计,停止10月9日,同时在A/H股两地上市的企业仅128家,漫衍在40个行业,其中金融企业最多,包罗14家银行和13家券商,紧随其后的医药制造企业则有9家,水上运输业、汽车制造业划分有6家,大多数为大型国企或央企。由此可见,通过借路H股锁价定增的方式现在在A股市场并没有措施大面积铺开。
本文来源:E星体育官方网站入口-www.nbyinduan.com